教务处2014年工作要点-和记娱乐手机

 教务处2014年工作要点-和记娱乐手机

教务处2014年工作要点

作者:本站原创 时间:2014-02-28 点击数: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组织实施 “创新强校工程”,落实“质量30条”、“协同创新”、“南海战略”等三大行动计划,以实施人才培养创优工程、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和卓越海洋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加强教学建设和管理,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三能”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工作如下。

一、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程,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1、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专题调研。本学期通过问卷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研,了解广大师生对我校教学建设、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梳理教学改革与建设和教学管理的关键问题,从机制体制角度研究制定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围绕海洋人才协同培养、地方涉海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地方海洋院校优质开放在线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海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机制体制的研究与创新。

3、编制教改项目申报指南,立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0项,支持教师干部围绕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培育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项以上;组织涉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协同培养改革调研,了解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和企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加强教研教改项目的绩效管理,发挥教改项目在教学成果奖培育以及教学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

4、评选优秀教研教改论文,编辑出版《高教信息与研究》,编印教学成果奖科学总结,做好教学成果的推广和经验交流。

5召开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协同培养工作的关键问题。

二、专业结构优化与特色专业培育工程

1、优化专业结构。认真组织新专业和新设专业方向的申报和论证工作,控制本科专业总量,根据学科建设和社会需要,在已有专业内设置专业方向,努力突出海洋特色,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打下基础。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组织完成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申报工作,对3-5个专业开展评估,做好省级以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方案论证工作,强化项目的绩效管理;重点立项支持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群电子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3、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卓越海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立项支持相关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促使各专业探索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我校其他专业的改革建设。

4、完善海洋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遴选专业建设首席教师和专业负责人,支持各专业吸纳本学科学术骨干、企业和行业技术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并根据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借鉴兄弟院校专业建设经验,制定和完善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计划,立项重点支持海洋技术、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程

1、实施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工程,支持各单位组织修订专业介绍、课程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并予以公布。

2、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育工程”。立项建设15门左右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年度建设的目标及任务,完善精品课程经费使用绩效管理办法。立项支持现有校级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培育省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公开课程,不断提高我校课程建设的水平。

3、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培育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探索基于大批量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教学新机制,支持教师探索幕课教学模式和学生利用幕课平台自主学习的模式。

4、实施“公共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重点立项支持大学英语、数学、化学、物理、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思政课等全校性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以及海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平台,重点支持与“双百工程”培养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建设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通过开发、购买和共享等方式,加强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体系。

6、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支持教师参加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部级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支持教师编写实验实习指导书,每年资助教师编写出版特色专业教材2-3部。

四、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

1、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建立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完善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作用;建立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开放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协助科学规划实验室设置,以新办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为重点,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建设覆盖各专业,满足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的实验室。立项支持建设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机制。

3、支持各教学单位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专业研究制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索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体系优化方案及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4、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立项100项以上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个创业训练项目、10个左右创业实践项目并按要求推荐优秀项目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育“挑战杯”学术作品大赛和创业大赛获奖项目。

5、支持学生开展学科专业竞赛活动。按专业大类支持相关学院结合课程教学开展学科专业竞赛,一是支持外国语学院和实验教学部围绕全校性学科基础课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竞赛,二是支持各专业学院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形成“一院一品牌”的竞赛格局。

6、设立海大大讲堂。面向全校学生,举办4-8场学术讲座,立项支持各教学单位每年面向本单位学生,举办4场以上的学术讲座。

7、加大毕业论文(设计)经费投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答辩等关键环节管理,完善毕业论文查重机制,表彰60篇左右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组织公开发表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8、完善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建立涵盖科技创新、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在内的创新学分认证体系,建立创新学分与公选课、专业选修课替代机制。

五、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工程

1、分别举办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培训活动,提高教学骨干专业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提升我校“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建设水平。

2、选派20名左右教师赴境外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学习和引进境外先进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

3、协助组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助教制,立项支持学科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和精品课程负责人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升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协助组织实施卓越课堂教学计划,支持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4、组织开展讲课比赛和公开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5、开展南粤优秀教师、校级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以及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学管理优秀奖、先进教学单位的评选工作,立项支持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形成的机制。

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

1、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专业建设立项,支持相关专业开展卓越海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文科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计划。支持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专业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以制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协同育人平台,完善校-企、校-政、校-所合作培养人才机制。

2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项支持相关专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双百工程”管理体制,支持水产、食品、海洋等博士授权单位和农学、工程、经管等硕士授权单位依托重点学科专业设置“双百工程”实验班,支持相关单位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各具特色的“双百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其他学院低年级按学科门类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分专业进行专业教育,以培养未来学术精英、行业领袖和杰出创业人才。完善“双百工程”教学管理制度,立项支持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优秀本科生面试推荐就读研究生机制,完善考研、考公务员辅导培训机制,为拔尖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3、推进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第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应于第二专业学生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完善学分替代机制,促进第二专业、双学位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4、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通过立项支持涉海学科专业开展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采取特殊措施,支持涉海学科专业就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资源配置大胆改革,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各学科专业明确目标,凝练特色,加快发展,争创品牌;促进各专业完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作发展机制;促进各学科专业完善学科建设促进教学发展机制;促进各学科专业完善校企合作协作培养人才机制。

七、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工程

1、推进校内协同培养。建立和完善学校跨学科、跨学院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建立教学管理部门和学工部、团委紧密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建立教务、科研、研究生教育、人事、实验室管理等部门紧密结合,职能部门与各教学单位紧密合作的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难题。

2、加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推进校企协同培养。完善协同育人平台管理办法,立项支持相关专业建设10个左右校企、校校、校所、校政等协同育人平台。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立项支持各单位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绩效管理办法,支持相关专业以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为重点,汇聚社会资源,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新模式。

4、推进境外协同培养。完善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内外知名大学学习、见习和“游学”的管理制度,完善学分认定机制。与境内外知名大学建立学生交换、学分互认和授予双学位、双毕业证书的机制,选派20多名本科生赴境外学习和交流。

5、搭建海洋科普教育平台。支持海洋开发中心及相关单位发挥各涉海学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3-5个海洋科普教育网站,普及海洋知识;立项支持5个学生团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

八、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工程

1、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完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和学院教授委员会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职能和工作机制。

2、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校、学院、教学系三层次,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三方参与的校内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织开展学院教学状态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课堂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建设教学信息采集平台,完善学校和学院、教学系、教师以及学生教学信息收集、评价与利用机制;完善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和领导评教体系,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更新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库,公布教学状态信息,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完成教务系统升级改造工作,正式启用新教务系统,推进学籍、排课、选课、排考、培养模式管理改革,落实教学各管理环节责任;完成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的购置,并应于毕业论文(设计)和其他实践教学管理。

4、狠抓学风教风建设。坚持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坚持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和实习专项检查;坚持日常教学检查;加强监考和巡考工作;及时汇总编制总结报告,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管理。

5、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

6、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办好《教学信息》,做好教务处网页的维护,及时收集、处理和公布教学管理信息。公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7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管理。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教务处工作作风建设,加强工作研究,增强为第一线服务的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8、组织教学管理骨干和教务员培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地址:广东省 湛江市 邮政编码: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教务部编制

网站地图